改革开放40周年|今天,讲讲“全民普法”的故事
2018-11-16 13:39:02
  • 0
  • 0
  • 0

来源:法制日报

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把法律交给十亿人民。正是这句话,为此后几十年的全民普法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自1986年“一五”普法正式展开,普法活动以5年为单位,始终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完善,始终为了将法治信仰变为全民信仰而不断努力。

如今,“七五”普法正在稳步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正在扎实落实,在为巩固改革开放成果贡献力量的同时,普法活动也完成了形式创新、范围扩大等方面的“升级”。

起源

把法律交给十亿人民

1980年,本溪市的社会治安问题较为严峻,特别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

对于这一问题,本溪市司法局经过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后认为,“公民法律知识缺乏,法制观念淡薄”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对此,本溪市司法局向市委递交了调查报告,并提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建议。

随后,本溪市委作出了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八法一条例”宣传教育的决定。本溪召开了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具体部署普及法律常识的任务。随之而来的是,全市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司法行政机关成立了专门的普法机构,具体负责普法规划的实施。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到群众中讲法、法治报告会、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考试等活动此起彼伏,一场轰轰烈烈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在本溪全面铺开。

本溪对症下药的举措,很快就见到了成效,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本溪的犯罪率由0.16‰下降到0.08‰,后来又下降到0.06‰。

当时,时任司法部部长邹瑜正在发掘各地法制宣传的好典型,本溪的普法工作进入了他的视野。

邹瑜多次到本溪,前后蹲点两个多月,帮助本溪总结普法经验、制定全面普法规划。

1984年6月,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在本溪召开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场会,全面推广本溪普法经验。1985年11月22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向全体公民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的通知。

自此,“一五”普法规划正式确定下来,一场在亿万人民群众中普及法律常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宏大工程,在神州大地铺开。

传承

学习宪法始终是首要任务

“一五”普法的开展,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了法治在改革开放中的分量。自此开始,以5年为单位,普法活动一直推进到“七五”普法的今天。

学习宣传宪法,始终是普法的首要任务。“一五”普法重视的“十法一条例”以宪法为主,“二五”普法以宣传宪法为核心、普及专业法为重点来规划整体普法思路,“三五”普法明确提出“继续深入学习宪法”的主张,“四五”普法明确提出“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知识”,“五五”普法规定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六五”普法与“七五”普法都强调“突出学习宣传宪法”。

宪法的宣传始终是普法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进一步树立了宪法权威。

近年来,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作用令人瞩目。

严格落实“四民主三公开”,推进民主自治;突出围绕村(社)工作重点融合共建,完善法治保障;深入建设法治文明新风尚,强化德法兼治……浙江宁波自1998年开始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在20年的时间里,紧紧把握了农村(社区)法治的特点和契合民主权利的时代要求,为农村(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2003年,司法部、民政部总结推广宁波做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此后,为充分展示成绩、鼓励先进,司法部、民政部还开始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推荐评选,如今已经公布了7批名单。

创新

变传统说教为润物无声

如今,传统的说教式普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以案说法、法官释法、网上答疑等成为新时期普法的新形式。

台上,表演京剧《钓金龟》的演员,演到一半,突然停了下来,冲着观众喊了句:“有了麻烦,你们也别闹,上调解室去啊!”台下,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百顺社区的居民哄堂大笑。

将北京传统文化——京剧与法治宣传内容相结合,开展“京剧普法”,是西城区大栅栏司法所所长赵永进在两年前想出来的招儿。

北京市大栅栏在普法形式上的创新,是近些年普法活动创新发展的缩影。

“五五”普法提出,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全社会对法制宣传教育的根本需求,探索内在规律,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形式。

“六五”普法明确,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把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律,创新工作理念,拓展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改进方式方法,体现法制宣传教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七五”普法强调,坚持创新发展,注重实效。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机制、载体和方式方法创新,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

不仅如此,法治宣传教育还将人民群众对司法案件的关注作为普法良机,让每一个热点案件都成为公共普法大课。

升华

法治权威正成为人民信仰

从1986年至今,中国已经实施到第七个全民普法五年规划。随着“七五”普法的顺利推进,普法仍旧以其潜移默化的效果,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固的法治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

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为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2016年3月,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四部委印发了《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从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健全完善日常学法制度、坚持依法决策等6个方面,对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进行了安排部署。

为推进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2016年4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拉开了“七五”普法工作的序幕。

为确保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分学段、分阶段提出了具体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跨入新时代,普法工作正在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优质高效法治保障和服务。2018年是“七五”普法的第三年,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组织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题实践活动,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法治”二字,深深扎根在人民心中,全社会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日渐浓厚,法治权威正成为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