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铁桥:甘为工匠四十年苦研钢丝付一生
2018-10-24 14:10:43
  • 0
  • 0
  • 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石家庄10月3日电 题:谢铁桥:甘为工匠四十年 苦研钢丝付一生

  新华社记者王民

  冀中平原,河间北张庄村。65岁的谢铁桥带着记者走进一处尘封的农家小院,感慨万千:“自1978年进入工业圈,当年圈里人所剩无几,我如一棵常青树,撑到今天。”

  北张庄是老谢的故乡,小院是他创业的起点。凋敝小院见证了今日辉煌:谢铁桥沿着“一根钢丝”从这里走出,发展成市值50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出身农家、只有高中文化的他,由于对国家金属制品、水利民建、高铁轨道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级高工。

  谢铁桥高中毕业后,到河北邯郸参与修铁路。工程结束后,他回到北张庄,先在村办企业当业务员,后与兄弟们在小院做拉丝模具,从此再也没离开钢丝。谢铁桥说:“我骨子里喜欢‘瞎琢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他们边干边学,边研究边改进,用4年时间把模具做精,大大提升拉丝速度和品质。

  1988年,谢铁桥带领20名工人,乘中巴车北上,承包天津一家国营钢丝工厂拉丝模具车间,一年后成功研发直线型高速拉拔模具。钢丝是其下游产品,预应力钢丝更是高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桥梁、电力建设,许多产品依靠进口。

  “国外的技术吃不透嚼不烂,不好消化吸收,如果只是追赶他们,永远只能当第二、第三。现成的技术资料,从来不点破那层窗户纸,核心的东西只能自己悟。”谢铁桥立志走自己的技术路线,研发中国的预应力钢丝。

  1991年,谢铁桥研发成功螺旋拉拔模具和螺旋肋预应力钢棒、钢丝,填补国内空白。曾经遍布城乡的水泥电杆、空心楼板采用了这种钢丝,这项发明也应用于铁路轨枕,助力1997年我国六次铁路大提速。

  1998年,谢铁桥创办天津银龙预应力钢丝有限公司。喜欢“瞎琢磨”的他,沿着钢丝越走越长、越钻越深。上至原料钢的炼钢、浇坯、轧制,下至拔丝机械设备、强弱电控制,没有一样他不精通,九成以上都是自主研究。

  “原料钢没有我的技术参与不能用。”为开发合格原料钢,谢铁桥先后与17家钢厂合作,受尽冷眼,有的不信这个“土专家”。每到新品研发,他经常三更半夜在钢厂盯着炼钢,便于观测数据。

  2000年,银龙预应力钢材开始大量出口国外,后拿到德国铁路认证。谢铁桥到德国出差,经常与慕尼黑大学教授讨论技术问题,还被邀请到大学讲课,同时密切关注国外高铁轨道技术。2006年,银龙大直径螺旋肋钢丝替代国外传统产品,应用在我国首条高铁——京津城际的轨道板中。

  从此,谢铁桥向高铁轨道板的整体自主研发进军。2012年,核心参与铁路系统CRTSIII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无砟轨枕板及系列研发,2013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板试验成功,并陆续在多条高铁中全面应用,打破日、德技术垄断。

  追逐热点,迎接风口,一夜暴富……谢铁桥不为各种诱惑所动,始终坚守预应力钢丝领域,凭技术占领高地,用实业报效国家。他用近乎大半生的心血和40年的技术经验积累,把公司打造成掌握合金钢水冶炼、浇坯,高端线材轧制,预应力钢材及金属制品,预应力混凝土制品全产业链领先技术企业,自己也成长为全产业链权威专家。

  谢铁桥带领团队获得80多项国家专利、15项发明专利,参与起草7个预应力系列国家标准,公司拥有3个国家实验室。“我从站起来的那一天起就不想爬着走,每天都在研究、进步、提升,总是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谈起技术,谢铁桥总是底气十足。

  生命不息,事业不止。很多人都说老谢做得太辛苦,老谢这样回应:“做实业心里踏实,能找到价值所在。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做好,就是对社会有贡献,我一辈子就做一根钢丝。回首40年前的小院,再看今天的成功,没白辛苦,我充实,我幸福!”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