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宗媛媛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过去十年,北京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精治共治法治上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和服务转变,城市生活品质发生了人民期盼的可喜变化。
通过创造性开展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解决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北京探索形成以接诉即办为牵引的超大城市治理解决模式。
答卷
接诉即办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北京创新开展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并向主动治理深化,兴起了一场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一大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12345热线近三年受理5199万件民意诉求,诉求响应率达100%,解决率达93%,满意率达94%。
大兴接诉即办工作区
疏解提升
北京持续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一大批一般制造业企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有序退出。拆除违法建设超2亿平方米。严格落实“双控”及“两线三区”要求,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10平方公里,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老动批”变身金科新区核心区
关键小事
垃圾分类、物业管理,既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息息相关,又与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相关。北京狠抓两件“关键小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如今,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新风尚,党建引领物业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小巷整治
背街小巷事关百姓生活,关系首都形象,既是“里子”也是“面子”。北京市先后开展两个轮次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坚持从民生细节、百姓需求入手,3958条背街小巷的环境面貌得到整体改善,打造了一批“有里有面”的精品街巷。
东城东四六条胡同
办事窗口
服务小窗口,撬动大民生。北京顺应群众呼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疑难杂症”问题,面对面帮助群众“开方”“抓药”,通过多部门对接、专班式服务,想方设法把难事办成办好,成了解决市民群众难题的直通车。
阅卷
阅卷人:吴戈(昌平区回龙观文化居住区居民,《画说回龙观》作者)
“回天地区大变样,再也不是‘睡城’”
我是2000年搬到回龙观文化居住区的,在这里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刚来那会儿,周围很荒凉,北郊农场桥附近连路灯都没有,晚上黑灯瞎火的,小区路边还有放羊的,小巴司机揽客都喊“去北京的走不走”。
后来这边房子陆续盖起来,住的人越来越多,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交通拥堵成了家常便饭,就医入学也是“老大难”,好多人管这里叫“睡城”。
2018年,回天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变化真是一个接着一个,好多短板都给补齐了。
就拿交通来说,北郊农场桥之前是出了名的堵点,大家经常开玩笑说,“谁要没在这桥上被堵过,谁就是个假回龙观人。”扩宽通车后,居民们奔走相告,跟过节一样。紧接着是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道的开通,特别“高大上”,好多人还专门去打卡呢!2020年,林萃路也实现全线贯通,从回龙观东边出发开车往南,可以直达北五环林萃桥,缓解了京藏高速公路的通行压力,通勤效率大大提高。
这些年,回天地区的医院越来越完善,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新龙泽院区先后投入使用,看病方便多了。另外,上学也不用愁了,从普惠幼儿园到优质中小学,都增加了不少学位,孩子不光“有学上”,还能“上好学”。
回天地区还建起了新的科技园,大家可以在家门口上班,真正实现职住平衡。像我所在的回龙观社区网,同事大多都是回龙观的居民,每天不用在路上耽误太多时间,幸福感明显提升,回天地区再也不是“睡城”。
生活在回天,惊喜不断来。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的“缤纷花田”成了网红地,口袋公园让大家转角就能遇见美。周边大商场多起来,吃喝玩乐也不必再往市中心挤……我把身边的变化用漫画记录下来,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其实,回天地区大变样离不开每一个回天人。无论是在职党员、社会组织还是志愿者,大家都努力散发着光和热,积极加入“回天有我”行动中,为回天地区的治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龙观社区网和天通苑社区网作为社情民意直通车,居民平时发现什么问题或者有哪些需求,都可以在上面反映。在线下,政民议事厅也发挥很大作用。对于一些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焦点问题,区回天专班会联合回龙观社区网和天通苑社区网,邀请各方意见代表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让更多居民有机会表达诉求,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从去年开始,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再次启动。我们相信,回天地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摄影 方非 邓伟 武亦彬 和冠欣 潘之望